铝合金热加工处理工艺及原理科普
铝合金在高温下塑性高、抗力小、原子扩散过程加剧,热变形过程中伴随着回复再结晶,有利于改善合金组织。
热变形主要对材料有如下影响:热变形过程中,金属内部的晶粒、杂质和第二相及各种缺陷将沿大延伸主变形方向被拉长,组织拉长方向的强度一般高于其它方向的强度,材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。
此外,热变形时也可能同时产生变形织构及再结晶结构,它们也会使材料出现方向性及不均匀性。
热变形过程中硬化和软化过程是同时发生的。变形破碎了粗大的柱状晶粒,使材料的组织成为较为细小的变形晶粒,加工硬化与动态回复再结晶机制同时起作用。
由于原子在高温作用下热运动加强,在应力作用下,由于原子发生自由扩散和互扩散,使铸锭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相对减少,还能使某些微小的裂纹得以愈合。
铝合金在高温变形时,加工硬化特征与变形温度及变形速度有关,加工温度越高,变形速度越慢,则加工硬化值越小。
铝及铝合金具有较高的堆垛层错能,扩展位错较窄,极易发生动态回复形成亚晶组织,变形温度高且变形速度快时,所形成的亚晶粒尺寸较小。
若变形后快冷,再结晶过程可能被抑制,高温变形时形成的亚晶会保留下来,合金的强度与亚晶粒尺寸有关,这种强化称为亚结构强化或亚晶强化。锻造铝合金热处理加工
可能的动态回复机制主要有:1)刃型位错攀移;2)螺型位错的交滑移;3)钉扎位错脱钉及三维位错网络的脱缠;4)滑动螺型位错上刃型割阶的非守恒运动。
宏观上,动态回复材料的应力一应变曲线表现为流变应力达到一稳态值。亚结构主要产生于铝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回复阶段,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大,晶粒被拉长,但亚结构仍为等轴的亚晶粒。
铝合金热加工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高温、动态、瞬时过程,在高温变形中会经历加工硬化、动态回复或动态再结晶等过程,各种变形机制共同作用决定着铝合金的高温变形特点,实际生产中工艺参数的优化非常复杂。
铝合金热变形工艺——铝合金板带材热轧。一般工业用高强铝合金轧制板、带材(厚度为600mm的板材),不适用于深冲等极端冷成形方式,因为自身的延展性的限制,故热轧是一种相对优良的工艺方法。
铝合金板带材热轧是指在所轧制合金的再结晶温度以上的轧制。
热轧充分利用合金的高温塑性,在一定高的温度范围内,将轧件轧到所需厚度,并获得适当的力学性能。
在热轧过程中,硬化和软化现象同时存在,由于变形速度的影响,当回复和再结晶软化过程来不及进行时,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合金发生加工硬化。
通常在热轧时软化过程起主导的作用,当轧制温度降低时,金属加工硬化才逐渐增大。
热轧变形能够显着降低生产中的能量消耗;改善合金的加工性能,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。
其缺点也比较明显:1)热轧的产品尺寸难以控制,精度较差;2)热轧的产品性能波动较大;3)铝合金热轧板带材产品表面质量较差,因为易产生金属氧化、粘铝等问题。
管理员
该内容暂无评论